

深圳的單身公寓與常規商業公寓的定義不同,是早年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遺留的歷史性產物。
產權為70年,可以享受學區,使用民水民電,也執行限購限貸的政策,幾乎和住宅沒有任何區別。
唯一區別是在房產證上“建筑物用途”一欄標注的是:單身公寓或單身宿舍,而非顯示住宅。
據不完全統計,整個深圳住宅屬性的單身公寓和單身宿舍存量有43萬套左右,現在全部加入了不限購大軍。
目前單身公寓最新的購房政策如下:
1.有名額按正常貸款成數購買
2.無名額必須全款購買
3.全款可買多套不限套數
取消單身公寓限購,對深圳樓市而言,肯定是個長線利好。
按照新政:原本家庭有兩套房,其中一套是單身公寓的;或者單身只有一套單身公寓的,都可以再買一套了。
原本家庭只有一套單身公寓,還有一個購房指標的,現在則變成兩個,保守估計,這將為樓市釋放數以十萬計的購房指標。
當然不是所有釋放的購房指標都有能力再買房,但指標的確實實在在的增加了,而且數量相當龐大。
而近日,北京地產圈和中介圈也平地起驚雷,各大房產群開始在病毒式傳播著一個消息:
北京即將對商辦類項目進行政策調整。
這原于一份抬頭名為“北京商辦類項目政策調整研討會”的通知文件,組織方是北京住宅房地產業商會。

事實到底如何呢?
我特意查了下,這個“北京住宅房地產業商會”是在北京市民政局、北京市工商聯的批準下成立的。
其主要構成目的是幫助民營企業“走出去”和引導行業內建設更多誠信守法企業,共有常務理事單位和理事單位共70家。
作為一個社會組織,說白了哪怕能商量出具體的政策,但對政策實施與否也只有建議權,并沒有決定權。
所以,這最終可能只是一場“假嗨”鬧劇。
2016年,可謂是北京商辦類項目市場的高光時刻。
當時北京樓市的行情徹底啟動,住宅價格猶如發瘋的公牛一般,瘋狂上漲,真正做到了今天不買房,一年就白忙。
大家都忙著搶房買房,大量殺紅眼的投資客和購房者們饑不擇食的把目光投向了價格、門檻都相對更低的商辦類項目。
這讓有居住屬性的商業公寓等產品的價格也跟著純住宅一同猛漲,到年底市場徹底瘋狂時期,很多地段不錯的商業公寓的價格漲幅甚至接近翻倍。
直至2017年3月17日,官方出臺了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政策,簡稱“317新政”。
大幅度提高了住宅認房認貸的門檻,縮短了住房貸款年限,以及企業購房限售的限制,這才按下房價這頭發瘋的公牛。
緊接著3月26日,商業地產也迎來了史上最嚴調控,北京市住建委等5部門聯合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、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》:
對商辦類項目進行限購、限售、停貸等多方面的限制,在需求端徹底切斷了商辦類項目的炒房通道。
自此,商業地產跌下神壇。
說到北京的商辦類項目地產,就不得不提一個典型的代表樓盤了:中弘北京像素。
這個號稱北漂聚集地的樓盤,位于朝陽區草房板塊,共計房屋10013戶,是高峰時期居住超3萬人的大型商住公寓社區,也是著名的“北漂中轉站”。
2015年時,該小區50多平的LOFT戶型,售價在180萬左右;在2016年巔峰時期,成交價一度超過了300萬,漲幅驚人。
如今六年時間過去了,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,相同戶型現在的售價仍然維持在170-180萬之間,甚至更低。

“326新政”出臺后,北京商辦類項目的成交就迅速冰凍,時至今日,經過6年的政策消化,北京商辦市場仍未能走出低谷。
無論成交價還是成交量,都無法與政策出臺之前相比。大量投資客和以公寓作為“中轉站”的剛需群體,至今仍然“身陷牢籠”之中。
可見這幾年北京的商辦類項目市場是何其慘烈。
現在房地產行業重新喜提“支柱產業”頭銜,為了經濟發展,房地產仍是刺激消費、拉動內需的重要抓手。
在此情形下,如果能適當優化放松商辦類項目的調控政策,釋放購買力,激活市場流動性,確實能起到穩房地產的作用。
當然,就算真的放松商辦類項目調控了,對于剛需群體來說,我仍是持有不建議購買此類資產的觀點。
個中原因,這幾年自媒體已經大范圍普及了,不再贅述。

最近,微信公眾號修改了推送規則,不再按發表時間先后推送,而是針對每個用戶的大數據喜好推送。
即使您關注了“米宅北京”,也有可能收不到最新文章,或者幾天后才會收到,那時效性就已經沒有了。
如果想要準時收到“米宅北京”的發文,獲取各項樓市政策的及時解讀,非常簡單,只要將米宅北京“設為星標”即可。
操作步驟如下:
1、點擊下方公眾號名片,進入主頁;
2、點擊右上方的三個小圓點;

3、點擊“設為星標”。

謝謝大家,下期不見不散!
(完)
責任編輯:raojunling

調研分析北京、環京、天津等地的房地產市場,透析價值,發現洼地。
更多精彩內容請識別左側二維碼。
專注全球視野、財經視角下的不動產資產配置!